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記者 韓潔)“還會有下一次嗎?”成品油消費稅調整消息一經發佈,很多人都發出了這樣的疑問。伴隨國際油價的持續下跌,不排除再度調整成品油消費稅的可能性。但1個多月時間內,這一稅種連續三次上調,其背後的政策信號引起人們關註。
  信號一:油價“任性跌”但消費不能“任性”
  細數最近的三次調整成品油消費稅,一個共同特征都是利用了國內油價下調的“窗口期”,也就是說油價的下跌為成品油消費稅調整提供了窗口。
  “三次調整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油價可以‘任性跌’,但傳統石化能源消費卻不能‘任性’。”財政部財科所所長劉尚希說,目前國內能源資源依舊處於短缺,不足以支撐“敞開口”的能源消費。
  環顧全球,本輪國際油價下跌已持續20多周,而且無反彈跡象。業內人士分析,受我國原油進口渠道狹窄、原油進口受制於人、以及遠洋運輸能力不足等諸多因素影響,油價暴跌並沒有改變我國長期石化能源需求旺盛與可持續供應不足的矛盾。
  劉尚希說,消費需求增加、能源使用效率低等原因也加劇國內能源資源短缺。2013年我國能源消費量占全球22.4%,但單位GDP能耗卻是美國的3.5倍、日本的7倍,也高於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加劇了對能源安全的威脅。此外,要實現永久的“APEC藍”,也需要通過引導成品油消費,抑制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長。
  信號二:油價過低新能源產業陷“推廣難”
  有關機構研究顯示,原油價格在每桶80美元以上時,正是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很快的階段。這意味著,原油價格過快下跌,新能源產業首當其衝受到影響。
  劉尚希認為,油價不斷下降,給新能源產業帶來的一個衝擊就是陷入“推廣難”。研究發現,作為替代能源的燃料乙醇生產成本每噸普遍在7800元,國際原油價格在60美元時,燃料乙醇的生產成本已經遠高於汽油的出廠價格,市場推廣面臨困難。同樣,油價下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銷售也會舉步維艱。
  此外,專家指出,油價不斷下降,也加大國家補貼新能源產業的壓力。國際上新能源的發展都離不開國家的補貼支持,但傳統石化能源成本越來越低,國家補貼新能源產業就越來越力不從心。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朱青認為,上調成品油消費稅,增加的稅收有助於緩解國家財政的支出壓力。從兩部門通知看,新增收入重點用於支持治理環境污染、應對氣候變化,以及促進節約能源和鼓勵新能源發展,對於加快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信號三:考慮百姓承受負擔兼顧社會公平
  回顧三次成品油消費稅調整,除首次調整恰逢油價“九連跌”,最終該下降幅度與提稅相互沖抵,油價保持不變外,其餘兩次調整都沒有用足油價下調空間,也就是說在提稅的同時,出於考慮百姓負擔和社會承受能力,都努力實現了油價的同步下降,兼顧生產和消費。
  此外,三次提高成品油消費稅,汽油和柴油消費稅單位稅額均保持一定的差距,由改革前的每升0.2元擴大到每升0.32元。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表示,這主要考慮柴油是重要的工、農業生產資料,目前工業增速明顯回落,且春耕在即,保持柴油相對較低的單位稅額,對促進工農業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等影響,去年以來柴油銷量明顯下降。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柴汽油消費比逐漸下降,保持柴油相對較低的單位稅額有利於減緩柴油供過於求的局面,順應汽柴油消費稅結構的變化趨勢。
  按照目前汽、柴油價格形成機制,提高的消費稅將傳導至汽、柴油零售價格,兩部門表示,石油煉化企業不會因為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直接受益或受損。  (原標題:成品油消費稅“三連調”釋放出哪些政策信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34jkwim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